当前所在位置: 长沙之声主页 > 新闻 > 正文 >

从外来物到本地文化,解密湖南人与槟榔的情缘

2023-04-14 16:03:36 来源: 阅读:201109
摘要“高高的树上结槟榔,谁先爬上谁先尝……”上世纪八十年代,一首经典民谣《采槟榔》红遍大江南北,比这首歌...

“高高的树上结槟榔,谁先爬上谁先尝……”上世纪八十年代,一首经典民谣《采槟榔》红遍大江南北,比这首歌更经久不衰的就是其中的主角——槟榔。

槟榔原产自马来西亚,传入中国已逾千年,据汉代《名医别录》中对槟榔的详细记载:“主消谷,逐水,除痰辟,杀三虫,去伏尸,治寸白”。槟榔作为中药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,在一些主治湿热痢疾、肝气郁结的药方中不少都有槟榔。

图片 (15)

在流传千年后,槟榔在各地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。《采槟榔》的作曲背景则是湖南槟榔文化的反映。而湖南的槟榔文化也是历经百年传承,湖南不产槟榔但是盛行槟榔文化是个例,在此之前槟榔的习俗只在台湾、海南、广东和广西一带传播,因为盛产槟榔或者与产地邻近。

据传湖南吃槟榔的习俗始于清朝,《湘潭县志》中有记载,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,民众患上臌胀病,县令精通医理,安排大家嚼食槟榔,疫情果然消退,从此槟榔在湘潭流行开来,到清光绪时期其销量曾一度与粮食齐平,当地人对槟榔的喜爱可见一斑。

伴随着湖南槟榔的发展,槟榔文化也就应运而生,一些地方花古戏、"赞土地"和婚庆之喜等民间包事都有槟榔的赞语。如《潭州竹枝词》写道:"风流妙剧话情杨,艳姿娇容雅擅长;一串珠喉歌宛转,有人台下掷槟榔。"形象地勾画出湘潭槟榔与地方文化艺术的紧密关系。在春节期间,一些民间“赞土地”到各家各户闹春、赞辞,祝贺春节,主人送口槟榔,赞土地者十分高兴,会随口而赞:“老板是个财帛星,拿锭元宝赏阳春。”而在新婚之夜,湖南农村许多闹新房的人都高兴地接受新郎、新娘送的槟榔,并赞道:“新娘槟榔两头翘,一口两口我不要,三口四口不为多,我要五子大登科。”

时至今日,槟榔已经发展成湖南人社会交往、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在当地民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也正是人们对于槟榔所具有的独特情感,使得这么小小的一枚果子背后也蕴含着如此浑厚的文化。


相关滚动